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中医养生

金秋十月,用一茶一粥一干果调理脾胃,为进补打好基础

作者:admin    发布时间:10-14

◆  ◆  ◆

寒露已过,越发秋高气爽。不少在夏季嗜吃生冷、寒凉之物的朋友,容易在气温骤变的秋季,着凉受寒、出现腹泻、腹脘寒痛等问题。此时,最适合进行温脾暖胃的调养,不但能缓解夏季脾胃受寒的问题,还能提前为冬季进补打好基础,避免脾虚造成进补后积食的情况。


下面为大家介绍三款食材,用它们制成茶饮、粥饮、汤膳等食疗,是秋季脾胃调养的佳品!



桂 花


古人认为桂为“百药之长”,是药食同源的佳品。桂花性温味辛,归肺、脾、肾三经,具有温脾暖胃、祛寒止痛、化痰散瘀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腹脘寒痛、痰饮咳喘、口腔异味等证。


● 温脾暖胃

桂花有温中散寒、暖胃止痛之功效,适用于脾胃虚寒的人,对脘腹冷痛,畏寒肢冷,大便溏,小便清长,舌质淡,苔白,脉沉细,都有一定的疗效。


桂花泡茶对虚寒型的十二指肠溃疡、慢性胃炎引起的胃部冷痛有预防和治疗作用。特别是桂花红茶,很适合脾胃虚寒的人饮用。



● 温肺化痰

桂花性辛温,善于温肺、除湿、化痰,可治疗慢性气管炎引起的寒咳、气喘等症。同时,味辛能散,性温能祛寒止痛,可用于治疗寒邪外侵而引起的腹痛,如脘腹冷痛、经闭痛经、寒疝腹痛等症。


● 美容养颜

桂花对美容护肤有帮助,经常饮用桂花茶可起到养颜的作用。另外,桂花芳香宜人,用其泡水饮用可以使人口齿留香,消除口腔异味。 



暖胃桂花茶

▍桂花饮:桂花5克,水煎服或浸酒、泡茶饮,可防治脾胃虚寒。  


▍双花饮:桂花、玫瑰花各3克,开水冲泡后饮用,每日1~2次。有和胃理气、温胃散寒的功效,适用于胃寒疼痛、消化不良、胸闷嗳气。


▍蒲桂饮:蒲公英10克、桂花3克,开水冲泡后漱口,每日2~3次,有芳香清热的作用,适用于胃热口臭。



栗 子

栗子享有“干果之王”的美誉,虽然属于坚果类,但它不像核桃、榛子、杏仁等坚果那样富含油脂,是有壳类果实中脂肪含量最低的


《本草纲目》载:栗治肾虚、腰腿无力,能通肾益气、厚肠胃也,肾主大便,栗能主肾;

《名医别录》载:栗子“主益气,厚肠胃,补肾气,令人忍饥”。


不难看出,栗子的药用价值很高。中医认为,栗子性平、味甘;入脾、胃、肾三经,具有健脾养胃、补肾强筋、祛瘀止血等功能。


● 健脾养胃

栗子具有健脾养胃的功能,特别是小儿面色无华,体倦乏力,形体偏瘦,厌食或拒食的小儿脾虚证。栗子可炒或蒸煮熟吃,或用板栗和粳米熬制成粥来调理胃肠,这种吃法也适合治疗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衰退、身体虚弱所致的胃纳不佳,疲倦乏力。


● 补肾强筋

除了健脾养胃,熟食栗子还具有补肾的作用。如《食性本草》载:栗子“理筋骨风痛”,调治肾虚所致的腿软无力、行走不便、小便频数者。


注意:栗子虽好,但因含有大量的淀粉,如果食入过量,会导致消化不良,而且淀粉会同胃酸产生反应,生成气体,体内气滞不易舒散,进而会导致脘腹胀满、嗳气、反酸、烧心等不适。因此建议大家每天食用板栗5-10颗为好,不要过量食用。



板栗玉竹沙参排骨汤

▍材料:猪排骨350g,栗子100g,玉竹15g,沙参15g,食盐适量。(三人量)

▍做法:猪排骨斩件,洗净焯水;放入所有食材,锅内加水煮沸,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小时,调味即可。

▍功效:养胃健脾、补肾壮腰的栗子,补中益气、润心肺的玉竹,再搭配补肝肺而去虚火的沙参,组成一道非常滋阴的菜肴。 



芡 实


芡实,因价格亲民,而且和人参一样,有健脾祛湿、益肾固精、补益强身的作用。因此,芡实也被誉为“水中人参”。不仅有健脾祛湿、益肾固精的功效,还具有“补而不峻”“防燥不腻”的特点!


● 健脾祛湿

芡实既能健脾,又能除湿。一方面,芡实可补益脾胃,增强脾胃运化功能;另一方面,它能去除体内湿气,十分适合脾虚夹湿的人群食用。


● 益肾固精

芡实性平,味甘涩,归脾肾经,味甘补益,涩能收敛,除健脾外还能益肾固精,治肾虚不固之腰虚酸软,遗精滑精。


● 补益强身

芡实能补益脾肾,同补先天与后天之本,而其最特别之处,是具有补而不燥、补而不腻的特点!非常适合秋冬进补,既能补养,又易于消化,从而做到补益强身之用。



芡实茯苓山药粥

▍材料:芡实15g,白茯苓15g,山药15g,粳米100g。

▍做法:芡实和茯苓提前一天用清水泡发;山药洗净,去皮,切成小粒,泡在清水中;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大火煮开,转小火熬至浓稠成粥即可。

▍功效:健脾益气、祛湿止泻。



◆  ◆  

微信图片_20210510111900.jpg

微信图片_20210510111905.png

浏览1370
在线客服
客服电话
020-366835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