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中医养生

中医养生:秋季养生要做好这三点

作者:admin    发布时间:08-26

  刚刚结束了三伏天,意味着炎热的酷暑终于要结束了。来到凉爽的秋季,更有利于调养生机,去旧更新,秋季是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。那么在秋天想要做好养生进补,应该怎样做呢?

中医养生:秋季养生要做好这三点.jpg

  秋季养生要做好这三点


  1、早睡早起防过凉


  处暑过后,逐渐开始出现“秋乏”“秋燥”。首先要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,建议每天多睡1个小时,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最好;并要早睡早起,还要适当午睡,这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,特别是老人。古代养生家认为,老人宜“遇有睡意则就枕”,尤其处暑过后。


  民间有句老话:“处暑寒来”。处暑后,早晚温差增大,如果对夏秋之交冷热变化不适应,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感冒、肠胃炎等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,即所谓“多事之秋”。在生活起居上,应注意预防过凉、过寒,注意防寒保暖,尽量少用空调;尤其在晚上睡觉时,应在腹部盖上一层薄被,以防脾胃受寒。


  2、艾灸护脐病痛少


  处暑以后,天气就会逐渐变凉,这个时候养生就要由防暑降温慢慢转向防寒保暖这边来。其中,就需要注重肚脐的保暖。


  此外,护脐也很重要。肚脐没有太多脂肪而充满神经末梢,寒邪之气易从脐侵入体内,进入我们的消化道、泌尿生殖系统,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、慢性盆腔炎、前列腺炎、膀胱炎等多种疾病。


  中医上有一个护脐方法,即艾灸神阙穴(神阙穴位于脐窝正中)。方法:将艾放置在温灸器里点燃,置于肚脐部位施灸;调整升降的高度以调节火力,以微烫而不痛为宜。艾灸器内部为两层,取出内层,可将药饼、蒜、姜等隔于二层之间,名曰“隔物灸”。


  功效:由于脐通百脉,艾灸神阙穴有调阴阳、补气血、温脾肾等作用。此法除了可以强身健体、防病延衰、抗氧化、增强机体免疫力,对于女性痛经、宫寒也有很好的效果。


  要注意的是,处暑后更要注意勤开窗通风,除了让空气流通外,中医上认为虽然已经到了秋天,但夏季的暑湿之气还遗留在室内,开窗通风可以让秋天的肃杀之气驱走暑湿。


  3、滋阴润燥少辛辣


  秋燥最易伤人体津液。建议多食蔬菜、水果等含有大量水分的食物,以补充人体的津液,防止在随后的日子里因为津气亏虚而患病。建议多吃点葡萄、蜂蜜、百合、莲子等清补之品,少吃韭菜、大蒜、葱、姜等辛辣刺激之品,尽量少吃寒凉食物,忌大量生食瓜果。对于脾胃虚寒者,尤其应该谨慎。


  常言道,“秋季进补,冬令打虎”。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,可选择一些生津润燥、增酸补气的药膳美食。


  银耳小米粥


  【组成】小米60g、糯米15克、银耳6g、红枣8枚。


  【制法】银耳洗净后,用温水泡胀备用;糯米淘净;大枣去核浸泡;上三味加水同煮20分钟后,将小米洗净加入,改用文火烧至粥成。


  【功效】滋阴润肺,清热利尿。用于正常人的滋补保健,特别适用于虚弱劳损,脾胃虚热以及肺热咳嗽,咽干口燥,大便秘结,虚烦不眠,气血亏虚,老人疾病后体弱者的食疗。


  滋阴老鸭煲


  【用料】老鸭一只、山楂10g、金针菇10g、玉竹10g。


  【制法】玉竹、山楂用开水浸泡10分钟;老鸭切成块,然后过沸水,将过好的老鸭块加入盐、生姜块、火腿片、加饭酒、水等,炖30分钟,加味精,放入泡好的玉竹、山楂、金针菇,再蒸40分钟即可。


  【功效】滋阴生津、清热利湿。用于正常人的滋补保健,特别适用于口干咽燥、心烦失眠、潮热盗汗等症状等症。


浏览1120
在线客服
客服电话
020-366835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