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:秋季养生的五大秘诀
过了立秋后,在日渐萧瑟的秋风下,天气转凉,昼夜温差剧增。秋天正处于“阳消阴长”的过渡阶段,此时正确的养生技巧对人的健康极为需要。那么在秋季养生有哪些秘诀呢?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!
秋季养生秘诀
1、饮食需养肺
气候干燥的秋天,多风雨少,皮肤粘膜水分加速蒸发,容易产生“秋燥”。秋天对应人体的是肺脏,所以秋燥伤人易伤肺,出现肺燥。所以,秋季适宜多喝水、粥、豆浆,多吃一些百合、银耳、雪梨、蜂蜜、荸荠等润肺生津、养阴清燥的食物以防秋燥症。人们不要因为夏季已过每天的饮水量就有所减少,饮水量因人而异,一般一天2000毫升。中医有句名言“形寒饮冷则伤肺”,所以还要忌寒凉之饮。
2、慢运动
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节,但运动不宜过早或过晚。每天最好太阳升起之后才开始,太阳落山前就结束。适宜选择散步、慢跑、打球、游泳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均可。但应注意秋季的运动不适合大强度、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方式,以慢运动为主。秋季的清晨气温稍凉,如汗出较多,稍不注意就有受凉感冒的可能。且运动后不宜立即洗热水澡,由于运动使肌肉的血管扩张,血流量增加,而内脏的血管相应收缩以维持肌肉的血量,这时洗热水澡则会使皮肤肌肉的血流量继续增加,而内脏尤其是脑部的血量减少,容易出现脑缺血而晕倒。
3、起居
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
——《黄帝内经》
秋季应该睡好子午觉,所谓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,子时是晚23点到凌晨1点,此时阴气最盛,阳气衰弱。这个时候休息,最能养阴,睡眠效果好。所以夜里22点30分就要准备睡觉,这样23点的时候已经进入梦乡。
午时是中午11点至下午13点,此时阳气最盛,阴气衰弱,《黄帝内经》云:【阳气尽则卧,阴气尽则寐】。
所以午时也应睡觉。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,午时小憩。不但可以保持精力充沛,也是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进行调养的重要方法。此外,秋季起居还要注意早晚保暖。
4、按摩3个穴位
通过对3个穴位的刺激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预防秋季容易出现的上火等症状,提高免疫力。这3个穴位分别是大椎穴(低头时,颈后最突出的椎骨下方)、曲池穴(屈肘成直角所形成的肘横纹外端,再向外移1.5寸处)、风门穴(大椎穴向下移两个骨节,再向左右各移一指半处),可以用中指指腹对各穴位按揉2~3分钟。
5、吃“果”不吃“瓜”
民间有句俗语叫做“秋瓜坏肚”,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,吃多了会损伤脾胃,因此要适可而止。
但一些“果类”却可以多吃。梨可润肺,能够消痰止咳,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。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,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,还可止泻。龙眼有滋补、强壮、安神、补血等作用,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为适宜。葡萄可以预防疲劳,有益气、补血、利筋骨、健胃、利尿等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