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适合夏日食用的三种豆,用来煲汤清热消暑、健脾化湿!
◆ ◆ ◆
在我国传统饮食讲究中,有“五谷宜为养,失豆则不良”之说,意为五谷是有营养的,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。所以,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吃点豆子。今天给大家推荐3种豆,尤其适合夏天吃用,既能健脾祛湿,又能清热消暑!
行气宽中
黄 豆
黄豆看着不起眼,却有“豆中之王”的美誉。中医认为,黄豆味甘、性平,具有行气宽中、润燥消水、美容养颜、清热解毒、健身宁心的功效。
“行气宽中”是什么意思?“行气”就是使体内中气运行,而“宽中”则是疏散中焦郁气的意思。一般情况下,脾胃虚弱的人群十分需要行气宽中。
脾无论是在中医还是西医的角度,都和免疫力息息相关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,脾胃虚弱的人群免疫力都比较差,容易生病。而现代研究证明,黄豆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,能通过提高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,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需要注意的是,黄豆一定要煮熟、煮透、煮烂后才可以食用,食用未熟的黄豆会引起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;患有严重肝肾疾病、痛风和缺碘的人群不宜食用;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直接大量食用黄豆,应与其他食材搭配,适量摄入。
食疗:黄豆鱼尾汤
▍材料:鲜黄豆200克,
▍做法:所有食材洗净,节瓜去皮切块,鱼尾洗净,生姜去皮拍碎,切葱花备用; 热油起锅,加入鱼尾煎至两面金黄色,加入1500毫升清水、黄豆及生姜,大火熬汤至奶白色,再加入节瓜煮15分钟,撒上葱花,调味即可。
▍功效:此汤膳能缓解疲倦乏力,四肢困重,食欲欠佳,小便不利,大便溏泄等不适,大众皆可饮用。
清热消暑
绿 豆
烈日当空,火气上头,容易出现目赤肿痛、牙龈咽喉痛、耳鸣或鼻出血等症状,此时喝一碗绿豆汤,火气立马泻下来,浑身舒畅。
中医认为,绿豆味甘、性凉,归心、胃经。清朝的中医名家王孟英在他的《随息居饮食谱》里面称:“绿豆甘凉,煮食清胆养胃,解暑止渴,利小便,已泻痢。”
绿豆的皮也是一味药,称为“绿豆衣”,其功同绿豆,但解暑之力不及绿豆,清热解毒之功却胜于绿豆。所以,要想绿豆的清热功效佳,建议吃开花带皮的绿豆。
TIPS: 想要绿豆开花快,可将绿豆炒至水干后再熬煮;也可以将绿豆放冰箱冷冻至结冰,然后放入烧开的水中,都能加快绿豆开花的速度。
对于绿豆的食用方法,我们比较了解且运用比较广的,就是绿豆糖水和绿豆饼等,但这些食谱搭配一般不包含其他温性药材,故久服易伤阳;且夏日本内寒外热,此时大量进食绿豆制品易导致胃寒、腹泻、腹痛等,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性质平和的夏季药膳:
食疗:虫草花绿豆鹧鸪汤
▍材料:鹧鸪1只,瘦肉100克,虫草花25克,绿豆50克,无花果适量,盐适量。
▍做法:把鹧鸪及瘦肉洗净,切大片,所有材料入锅,加入适量清水煎煮,水开后文火煮1小时后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。
▍功效:本汤品具有清热解暑,益肺除痰,强身健体的功效。常常用于治疗夏热中暑,肺热痰多等症状,也可当做保健食品食用。因绿豆性味偏寒,鹧鸪、虫草花性味甘温,故整个食疗汤性质平和,适用于一般体质人群。
健脾化湿
白 扁 豆
广东人平素脾胃虚弱的人较多,一遇潮湿天气,就容易感受湿邪,而白扁豆就是再适合不过的食材。
扁豆味甘、性平,归脾、胃经,有健脾、和中、益气、化湿、消暑之功效。扁豆补脾而不滋腻,化湿而不燥烈,服用后不会出现上火的情况,一般人群都适合食用。
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,多吃一些白扁豆,可以健脾和胃;另外夏季容易感受暑湿之邪,引起的呕吐、胸闷、腹胀、泄泻等证时,白扁豆也适用。
脾虚湿盛的人群大便常常偏烂,稍微吃一点点油腻的食物就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的烦恼,还伴有餐后腹胀、胃口不好、疲倦乏力等不适。而白扁豆具有健脾止泻的作用,可有效缓解腹胀、泄泻的问题。
TIPS: 白扁豆炒一下,能加强其健脾止泻的作用。可以将洗净晾干的白扁豆放锅里清炒至微黄色、有些焦斑即可,用的时候,再把它捣碎(炒白扁豆一般中药店也有售)。
食疗:茯苓双豆汤
▍材料:茯苓30克、赤小豆30克、炒扁豆20克、山药15克、陈皮5克、瘦肉300克。
▍做法:将茯苓、陈皮洗净,赤小豆、扁豆用清水洗净,浸泡数小时;瘦肉洗净切大块。将所有原料放入大炖盅内,加适量清水,加盖后隔水炖2小时,即可调味食用。
▍功效:本汤品具有利尿消肿,健脾祛湿,运气化痰的功效,适合脾虚湿重的人群饮用。
注意:豆类大多有益气的特点,食用过多容易气滞、腹胀,所以一次不能吃太多!另外豆类一定要烹饪熟透再吃,否则可能发生食物中毒,引起恶心、呕吐等多种不良症状。
◆ ◆ ◆
◆ ◆ 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