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中医养生

口淡口甜,暗示脾胃出现问题?2汤2茶对症调理

作者:admin    发布时间:05-14


◆  ◆  ◆


不少朋友在后台咨询“有时会出现口淡、口甜等感觉,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需要怎样调理?”其实口淡和口甜都和脾胃的功能异常有关,这种口味的变化暗示了我们身体内部的失衡,这时候我们更要引起重视,适当地进行调理。


 口 淡 


口淡,指口中味觉减退,自觉口内发淡而品尝不出饮食滋味的表现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七:“虚则口淡”,脾虚是口淡的根本原因,其中以脾气虚脾阳虚为主。


不少口淡的人都喜欢吃点甜的、咸的或者辛辣重口的食物来刺激味蕾、增进食欲,然而这些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,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还得从调理脾胃入手。



 脾气虚



脾气虚的人运化功能失职,故口淡无味、口不渴,还表现为:神疲懒言、倦怠乏力、面色萎黄、食后腹胀、脘腹隐痛、遇劳而发、食欲减退、大便溏稀、排便无力等症状;同时,舌淡或伴齿痕,苔薄白,脉弱无力。


调治应健脾补气,平日可多服用五指毛桃(南芪)、党参、黄芪等。


食膳:山药黄芪汤

▍材料:党参15克,黄芪15克,白术10克,淮山15克,猪瘦肉200克,生姜适量。

▍做法:猪瘦肉洗净切小块,与洗净的党参、黄芪、白术、淮山、生姜一起放入砂锅,加适量清水,熬煮1.5小时,调入精盐即成。

▍功效:补中益气、调和脾胃。   


 脾阳虚



脾阳虚的人清阳不升,故口淡乏味、口留清涎,还表现为:面色㿠白、畏寒肢冷、脘腹冷痛喜温喜按、遇寒或饥时痛剧、肠鸣辘辘、大便清稀甚则完谷不化、带下清稀量多;同时,舌淡胖伴齿痕、苔白滑,脉沉缓。


调治应温中散寒,平日可多服用砂仁、干姜、艾叶等。 


食膳:胡椒猪肚汤

▍材料:胡椒5克,猪肚半斤,鸡半只。(2人份)

▍做法:猪肚洗净,鸡焯水,将全部材料置砂锅中,加水适量;武火煮开后转文火炖至软烂,最后加盐调味即可。

▍功效:健脾、温中、散寒。


 口 甜 


《内经》称口甜为“脾瘅”,可见于慢性胃炎、肝炎、糖尿病、胃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,而西医对其无特效疗法。


《严氏济生方》“夫五味入口,藏于脾胃,脾之所为行其气液,在脾令人口甘。”由此可见,口甜大多因为脾胃损伤造成的。纵观各代医家治疗口甜的经验,皆认为口甜的病位,无论虚实,不离于脾,其病机不离脾虚湿困或温热蕴结。



 脾虚湿滞



脾主运化水湿,为胃行其津液,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,引起水湿停滞;水湿的停滞,又反过来又会影响脾的运化,出现脾虚湿滞的体质,产生口甜。


这类人体质偏寒,常表现为:口淡口甜,胃脘满闷,恶心欲吐,口不渴或渴喜热饮,大便溏泻,肢体困倦,甚或浮肿,舌淡,苔厚腻,脉濡缓。


调治应温中健脾利湿,平时可常用党参、茯苓、扁豆、生姜、陈皮、砂仁、豆蔻等做药膳,也可用艾灸、艾叶泡脚等方法配合调理。


食膳:佩兰陈皮茶

▍材料:佩兰5克,陈皮5克,白术10克。

▍做法:开水冲泡代茶饮。

▍功效:健脾益气,燥湿利水,适合脾虚湿滞而口甜者饮用。


 脾胃湿热



若湿邪内侵中焦,久郁化热,或湿热外邪侵袭于脾,或嗜食辛辣、肥甘厚味损伤脾胃,均可造成脾胃运化失常,湿热内蕴中焦。湿与热交蒸,浊气上泛于口而出现口甜之症。


这类人体质偏热,常表现为:口黏而甜,胸脘痞闷,纳呆食少,肢体困倦,大便溏烂,便后肛门灼热感,舌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


调治应清热祛湿运脾,平时可常用黄连、薏苡仁、土茯苓、厚朴、木棉花、绵茵陈等做药膳,也可用刮痧、拔罐等等方法配合调理。


食膳:佩兰黄连薏米茶

▍材料:佩兰5克,黄连3克,生薏米10克。

▍做法:开水冲泡代茶饮。

▍功效:清热祛湿,适合脾胃湿热而口甜者饮用。


作者:黄穗平主任医师


◆  ◆  ◆



浏览1177
在线客服
客服电话
020-366835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