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近了 | 记住这十二原穴,新手变身养生达人!
十二经脉在腕、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,合为十二原穴。古代中医极为重视“原穴”,认为五脏六腑有病了,若不知道具体针刺哪个穴位,可先取原穴,然后再找配穴。
今天小至就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这十二个原穴的用法!
“原”含本原、原气的意思,原穴是指:脏腑原气输注、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穴位,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,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。
中医理论经典《灵枢•九针十二原》中指出:“五脏有疾也,应出十二原,十二原各有所出,明知其原,赌其应,而知五脏之害矣”。原穴可治疗各自所属脏、腑病变,也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,推测脏腑功能的盛衰,可见原穴之重要性。
▍简单取穴:很多朋友都会找错合谷穴的位置,容易按在柔软的肌肉处,这样按下去并没什么痛感。
正确的位置:在第二掌骨的中点处。我们将食指的掌指关节作为A点,B点就是第二掌骨和大拇指延长线后面的交汇处,A点和B点连线的中点处,就是合谷穴的位置。按揉在骨头和肌肉之间的缝隙里,不要按在肌肉处!
▍主治:头痛、牙痛、目赤肿痛、鼻衄、口眼歪斜、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;发热恶寒等外感病症,热病无汗或多汗;痛经、经闭、滞产等妇产科病证。
合谷穴,首先能够调节肠道,因为它是大肠经上的原穴。通过点揉此穴,能使肠道排便能力有所好转。
另外,合谷穴是止痛奇穴,能治疗头痛、牙痛、目赤肿痛等头面部的痛症。
如果有下牙疼痛,排除露牙神经、牙髓炎等情况,只要是上火引起的牙龈肿痛、而且是下牙部位,按揉合谷穴基本都有反应。因为大肠经循着下牙进入口内,若下牙疼痛找同侧合谷穴,牙痛一般可以立竿见影地消失。
▍操作方法:
按揉合谷穴,每次3分钟,每日3次,长期坚持有很好的调节肠道、治疗头痛的作用;
艾灸合谷穴、足三里、涌泉穴、湿疹部位,可以治疗湿疹;
艾灸合谷穴、翳风穴、四白穴和下关穴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。
▍简单取穴:在脚背的最高处,用手按着会感觉到动脉的搏动。
▍主治:胃痉挛、胃炎、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;面神经麻痹、眩晕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;风湿性关节炎、足扭伤等运动系统疾病:上齿痛、足背红肿、口眼歪斜等症。
冲阳穴是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,中医认为冲阳穴具有和胃化痰、通络宁神、增进食欲的作用。
临床当中主要用于治疗胃脘胀满、消化不良、腹胀、口眼歪斜、牙痛、不嗜食、胃痉挛、胃炎等病症。
日常生活中,经常刺激按摩冲阳穴,就能达到养胃的目的。当您出现消化不良、胃胀、腹泻等症状时,可以按揉冲阳穴来补胃,能收到很好的效果。
▍操作方法:
按揉合谷穴,每次3分钟,长期坚持能养胃护胃;
如出现了腹泻时,按揉冲阳穴能得到缓解。
▍简单取穴:在手掌尺侧,尾指向下沿掌骨直推至一突起骨,两骨之间凹陷中取穴。
▍主治:指挛腕痛、头项强痛、目翳、黄疸、热病、疟疾。
小肠主液,凡是津液失调或津液运行失常导致的疾病,求之于腕骨穴,都有效果。
津液蕴于体内,日久化热,湿热交蒸,熏于皮肤,表现为皮肤发黄,中医称之为“黄疸”;津液亏耗,不能上达头部润泽眼睛,导致看东西时犹如翳膜覆盖眼球;或风寒之邪闭塞皮肤表面的毛孔,使体内之热不能发出,进而出现热病汗不出的津液失调等,这些都是腕骨穴的治疗范围。
▍操作方法:
按揉腕骨穴,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,每次按摩5分钟,每天按摩2次;
配太冲穴、阳陵泉穴,具有清肝利胆的作用,主治黄疸、胁痛、胆囊炎等病症;
配足三里穴、三阴交穴,具有健脾、滋阴、增液的功效,可以更好地起到消渴的作用。
▍简单取穴:沿着小趾后面的长骨往后推,可触摸到一凸起,其凸起下方掌背交界线,按压可及一凹陷处,即为本穴。
▍主治:头痛,项强,腰腿痛,痫证(现多用于小儿惊风,神经性头痛等)。
京,古指人工筑起的高丘或圆形的大谷仓也。骨,水也。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冷水气在此聚集。本穴物质为膀胱经吸热蒸升的水湿之气,性寒凉,在本穴为聚集之状,如同储存谷物的大仓,故名。
如果有体寒怕冷、四肢冰冷等阳虚症状,如果有人为你施灸,可以灸背后的大椎、身柱和心俞、脾俞、肾俞等背俞穴;如果是自己施灸,推荐脚上膀胱经的原穴京骨穴和火穴昆仑穴。
▍操作方法:
寒性体质的朋友,在冬季可每日艾灸一次,每次15-20分钟,逐渐改善体寒状态。
配风池、天柱主治头痛项强。
▍简单取穴:腕背横纹中,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。于第三四掌骨间直上与腕横纹交点处凹陷中取穴。
▍主治:肩臂痛,腕痛,疟疾,耳聋,消渴(现多用于腕关节炎,风湿热,糖尿病等)。
为什么叫阳池?人体阳气的池子!
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,一揉这儿,阳气就激发出来了,帮助我们把体内的气运转起来,使元气的输布更为有力,可以有效到达四肢末端,温煦手脚。
阳池位于手腕部,对应我们的肩膀和脖子,可以治疗肩膀痛抬不起手、无汗出而致的脖子僵痛。如果因为外伤导致的手腕痛,不能抬举手臂,也可以在阳池这里寻求帮助。
除此之外,阳池穴还可以养阴润燥,治疗糖尿病的口渴等症。
▍操作方法:
按揉阳池穴,3-5分钟,或悬灸15-20分钟;
配风门、天柱、大椎,治寒热头痛汗不出;
配大椎、风池、百会,治流感;
配阳溪、阳谷,治腕关节炎。
▍简单取穴:丘墟穴在外踝前下方,取穴时用力将脚背伸直,这时在足背处明显可见趾长伸肌腱,在其肌腱外侧凹陷处即是。
▍主治:颈项痛,腋下肿,胸胁痛,呕吐,嗳酸,下肢痿痹,外踝肿痛,疟疾(现多用于胆囊炎等)。
丘墟穴是胆经上缓解足踝扭伤的特效穴位。
根据“经之所过,治之所及”的经络理论,脚部是胆经循行的必经之处,因此刺激丘墟穴能够起到活血化瘀、疏通胆经的作用,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止疼的目的。
按揉丘墟穴一般是没有明显痛感的,但不少人有筋结节,轻轻按揉一周时间,往往有所改善。
▍操作方法:
配风池、太冲,有清肝明目的作用,主治目赤肿痛;
配昆仑、申脉,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,主治外踝肿痛;
配阳陵泉、期门,有疏肝利胆的作用,主治胆囊炎。
▍简单取穴:在腕掌侧横纹桡侧,桡动脉搏动处。
▍主治:咳嗽,咽喉肿痛,气喘,咳血,胸痛,心悸,腕臂痛(现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、支气管炎、百日咳、肺结核、心绞痛、肋间神经痛、无脉症腕关节疼痛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)。
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之桡动脉搏动处,是关节弯曲的地方,相应地,太渊是众水汇集之处。针刺太渊穴可以退热、可以润泽周身。
太渊还具有清凉补益的作用,常按摩太渊穴可扶正祛邪,通调血脉,多用于治疗肺胀、咽干等肺系热症,凡是郁热之症都可以取此穴来治疗。
每天或者隔天艾灸太渊穴,或每天起床口苦口干时按揉一下,坚持一段时间,喉咙干痒、口鼻干燥的情况就会得到很好的缓解了。
▍操作方法:
按揉太渊1-3分钟,可补肺气、利心脏;
配列缺、孔最,有疏风解表,宣肺止咳的作用,主治咳嗽,气喘,胸背痛;
配内关、冲阳、三阴交,有益心通阳,祛瘀通脉的作用,主治无脉症。
▍简便取穴:足大趾内侧往后摸到一明显圆形骨头,骨头后赤白肉际凹陷处即是太白穴。
▍主治:脾胃病、妇科病、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,如腹胀,泄泻,便秘,胃痛,肠鸣,月经不调,遗精,小便不利,癫狂,湿疹,瘾疹,下肢痿痹,足踝痛等证。
太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,故其能够生发肺性阳气,供养脾经经气,从而改善脾经经气不足的现象。
如果吃饭的时候总觉得刚吃一点就胃胀,甚至还不断打嗝,有想呕吐的感觉,不妨在平时多按太白穴。
另外,长期脾虚、消化不良的人,可选太白穴进行敲击、按揉、艾灸。所谓“久病必虚”,因此手法以温和、补益为主,敲击、按揉宜轻缓,艾灸宜温而久,不宜烫。
▍操作方法:
可以通过双脚的互相踩压起到按摩的功效,用一只脚的脚跟踩压着另一只脚太白穴的位置,3分钟左右就可以了。
用手按摩时要注意力道,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,每天坚持按揉3-5分钟,可以起到补脾的作用。
艾炷灸3-5壮,或艾条灸5-10分钟。
▍简单取穴:在腕横纹的中点处,于两条肌腱之间。
▍主治:心痛,心悸,胃痛,呕吐,癫狂,痫症,胸闷,胁痛,惊悸,失眠,烦躁,口臭。现多用于心动过速,胃炎,扁桃腺炎,精神分裂症,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。
大陵穴之大陵,意为“大土山”,说明此穴生土最多。土指的是脾脏,本穴又为原穴,心包经气血在此输出,故而此穴可以一穴二用,“泻心火而生脾土”,火生土则火自少,脾土多则湿自消,可缓解口臭、心痛、胃痛、呕逆等症。
在古代的针灸口诀《胜玉歌》中就有这么一句“心热口臭大陵驱”,可见这个腧穴用来治口臭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。
▍操作方法:
按揉大陵穴时,若有口臭,会发现左侧按下去的感觉明显比右侧的要为明显;
配神门、列缺,有舒畅经筋,通经活络的作用,主治腕下垂;
配心俞、膈俞,有通心络,祛瘀血的作用,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;
配丰隆、太冲,有疏肝理气,化痰醒脑的作用,主治气郁痰结型之癫狂。
▍简单取穴:在脚面上,大脚趾与二脚趾分趾分叉处的凹陷中。
▍主治:头痛,眩晕,失眠,目赤肿痛,郁证,小儿惊风,口喎,胁痛,崩漏,疝气,小便不利,痫证,内踝前缘痛。现多用于高血压,尿路感染,乳腺炎,精神分裂症等。
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,也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之一,它能够降血压、平肝清热、清利头目,和中药菊花的功效非常相似。
太冲穴还是肝经上的“消气穴”,是容易着急上火人群的一大法宝。生活中,当你感到烦闷、焦虑甚至想发火的时候,只要用拇指指腹推按双脚背部的太冲穴各3分钟,胸中的怒气就会得到缓解,甚至一扫而光。
▍操作方法:
用手按着太冲穴往前推,推到行间穴,每天推一到两次,每次30-50下。
配合谷(合称四关穴),有镇静安神,平肝熄风的作用,主治头痛,眩晕小儿惊风,高血压;
配足三里、中封,有舒筋活络的作用,主治行步艰难;
配气海、急脉,有疏肝理气的作用,主治疝气。
▍简单取穴:手腕横纹处,从小指延伸下来,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。
▍主治:心痛,心烦,怔忡,惊悸,健忘,不寐,癫狂,痫症,痴呆,胁痛,掌中热,目黄。现多用于无脉症,神经衰弱,心绞痛,癔病,舌骨肌麻痹,产后失血,淋巴腺炎,扁桃体炎等。
如果因失眠,吃了很多药,但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,建议多按摩手少阴心经上的神门穴。此穴可补益心气、宁心安神,能治疗心失所养、心神不宁引起的失眠健忘。
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,是心气出入的门户,是补益心经元气,濡养心脏的要穴。当出现心脏早搏、房颤时,赶紧按摩按摩神门穴,可及时缓解症状。
▍操作方法:
配支正,有益气,养心安神的作用,主治心神失养,健忘失眠,无脉症;
配大椎、丰隆,有醒脑安神,豁痰开窍的作用,主治癫狂,痫证;
配关元、中极,有安神益肾的作用,主治遗溺,遗精;
配膈俞、血海,有活血止血的作用,主治呕血、吐血、便血。
▍简单取穴:位于足内侧,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健之间的凹陷处。
▍主治:头痛目眩,咽喉肿痛,齿痛,耳聋,耳鸣,气喘,胸痛咯血,消渴,月经不调,失眠,健忘,遗精,阳痿,小便频数,腰脊痛,下肢厥冷,内踝肿痛。
都知道足三里穴是强身大穴,但如果和太溪穴相比,足三里穴偏重于补后天之脾,而太溪穴偏重于补先天之肾。想要补肾就该从太溪穴开始,针刺或者按摩太溪穴,有补肾气温补肾阳,强腰壮骨的功能。
揉太溪穴时,很多人根本没反应,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,什么反应都没有,而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。这时,不痛的一定要把它揉痛,痛的要把它揉得不痛。归根结底,就是要把气血引到脚底的涌泉穴去。
太溪是肾经的原穴,原穴能够激发、调动身体的原动力,但调动起来后定要把它储藏起来,即储藏到涌泉穴。所以像每天搓脚心、做金鸡独立、泡脚之类的保健方法,其目的就是为了打通肾经,引火归源。
▍操作方法:
艾灸15-20分钟,以局部潮红为度。
配少泽,有滋肾阴、清虚热的作用,主治咽喉炎,齿痛;
配飞扬,有滋阴补肾的作用,主治头痛目眩;
配肾俞、志室,有温肾壮阳的作用,主治遗精,阳痿,肾虚腰痛。
◆◆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