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类人注意!冬季养生别乱来,赵主任送5大冬藏妙招
大雪节气已到,广东多地 已“一秒入冬”。
回想前段时间上了热搜的广东大姐,就像歌词写道,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。这不,虽然广东没有成功入冬,但一些痴迷于冰天雪地的广东靓姨们就组团到东北旅游过冬,还想把冰雪打包带回广东玩儿。
气象专家解释,广东地处亚热带沿海,这属于正常的地域气候情况,12月才会完全冷下来。不过届时可能冷热交替急剧,甚至“一夜由夏转冬”。所以小至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,及时添衣,以免受凉感受外邪哦。
“一秒入冬”后要如何养生呢?小至特意邀请了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赵锋利主任,为大家科普广东地区需要注意的5大冬季养生要点,大家一定要收藏哦。
赵锋利,医学博士,副主任中医师,副主任医师,广东省中医个体化证治专委会常委、广东省临床医学会重症专委会常委、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专委会常委、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转化医学委会常委。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,擅长主治方向为心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救治。
《内经》说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”冬天属水,水主下行、寒冷、闭藏。此时天地之间草木凋零,风寒冰冽,人体新陈代谢变缓,所谓阳气内潜,汗腺收缩,所谓腠理致密,以最大限度地保存能量,此时人体的抵抗疾病能力(正气)也处在一个低谷。
传统中医理论认为,冬天有2个养生要点:
因此,总的冬季养生要点就是“藏”和“防寒”。
冬天养生注意收藏、防寒这个大原则肯定没错。但广东入冬时间明显较北方为迟,据相关资料,广东地区进入冬季的平均时间为每年的12月6日。这时正好在农历大雪节气前后。
大雪时节,我国北方平均气温降至-10℃,很多地方大雪纷飞了,可广东还未能成功入冬,正所谓“你在北方一夜白了头,我在广东街头穿短袖”,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了。
但在珠三角一带,虽然也有深深寒意,由岭南特有的湿气转为干燥的感觉,却仍能草木葱茏,有的日子甚至可以说伪夏天,与北方的气候相差很大。
中医讲究天人相应、因地制宜、因人制宜。因此,在广东的冬季养生方法不能完全照搬北方,如大肆进补等。
广东冬天的干燥,是相对与此地春夏的潮湿、湿气而言。而这里所说的寒湿,则是相对于北方地区冬季的干冷霜雪和家家都有烧暖气的情况。
这两者一点不矛盾,可能交替影响到人体。对具体不同的人来说,广东一些冬季疾病的诱因既可能是干燥,也可能是寒湿。尤其是一些两地跑子女家的老人,两地气候不同,身体调节能力差,更容易受到影响。
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,畏燥者,或已发生皮肤、肺系等问题者,可以采用加湿器、服用富含胶质养分的一些润肺之品、汤剂药膳等调养;畏寒湿者,本身有寒湿性疾病的,可以日光浴、热敷保健、艾灸、推拿保健等。也可咨询专业中医师。
除了前面所说有点矛盾的干燥与寒湿,对本地人而言,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气温上的忽冷忽热。两者综合所导致广东地区的冬季,最容易出现的便是感冒、咽喉和肺部、心脑血管病加重。
有些外感开始仅可能是个小感冒,咽喉炎等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,但一些身体底子差的,早期处理有问题的,最终引发气管炎、肺炎、甚至病毒性心肌炎和脑炎等并发症的也不鲜见。
这里保健的要点首先就是防外感,防为第一。具体首要注重睡眠方面的养生,中医强调冬季应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。其次为保暖和防风,加强锻炼,及时增减衣物,防止风邪入侵。
还有饮食多喝白开水或茶水,多吃水果、蔬菜等润燥之品;多吃蛋类、奶类、瘦肉和各种豆制品,补充气血能量。
有心脑血管疾病者,也要非常谨慎小心,注意定期监测重要指标,定时请教专业医师,综合中西医方法防治病情突然变化和加重。
一些过敏性的疾病,如各种哮喘,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,湿疹,中医辨证属于虚寒性质的疾病,胃肠功能紊乱、各种天寒即发的痛症、关节、妇科问题,可以进行“三九天灸”。
慢性病而见阳虚之人,此时也可食用或服用一些温补的药食之品,趁冬季万物潜藏收养之时,懂得藏精而不损,养精以蓄锐,这即是防病,也可治病,所谓“夏病冬治”。
因此,可适当进食如羊肉煲,狗肉煲,一些药膳和炖品,所配合中药材一般包括人参、黄芪、鹿茸、杜仲、狗脊、巴戟天、肉苁蓉、锁阳、海马等。但这些均需要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辨证。
上所述药食之品,只是一大类概述,并非适合所有人群。比如不同人的体质,所适宜的人参种类各不相同,大有讲究。比如鹿茸,如果碰到体质阴虚火旺的人,还可能越补越糟。
还有一类目前很流行的养生途径,正规医疗机构根据不同类型体质和慢性病病种所研制的膏方,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进补途径。
不止是饮食之补,冬季里可采用艾灸特定穴位,热水泡脚,日光晒背等健身手段,也是很好的补阳藏精之法。
*购买任意两款汤包享受部分理疗套餐6折,详询店员
◆◆ 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