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中医养生

立冬到了,收下这份养生攻略!

作者:admin    发布时间:11-05

  立冬,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,意味着开始进入冬季。立冬过后,天明显黑得更早,防寒保暖也显得更加重要。在天气渐渐变冷的情况下,怎样进补增强人体在低温下的抗病能力呢?下面我们就给大家分享立冬的养生攻略!

  立冬节气特点


 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,时值每年公历的11月7~8日,视太阳到达黄经225°时开始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解释立冬:


  “立,建始也”“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”。


  “立冬”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,收藏入库,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,也就是冬季开始、万物收藏、归避寒冷的意思。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:


  “一候水始冰;二候地始冻;三候雉入大水为蜃。”


  意思是说,立冬节气时水已经能结成冰;土地也开始冻结;“雉”指野鸡一类的大鸟,“蜃”为大蛤。立冬后,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,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,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。


  天文学上把“立冬”作为冬季的开始,按照气候学划分,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。立冬时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,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季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,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,但气温逐渐下降。在晴朗无风之时,常会出现风和日丽、温暖舒适的十月“小阳春”天气。


  其实,我国幅员广大,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,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。“立冬为冬日始”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。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,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;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;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“小雪”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。立冬时总的气候特征是阳气潜藏,阴气盛极,草木凋零,蜇虫伏藏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,渐进入冬眠状态。


  立冬养生全攻略


  1、起居养生


  “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。


  冬季,宜早睡晚起,日出而作,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。早睡以养阳气,保持温热的身体。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,这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,则头脑清醒,机智灵敏。如果早起困难,就要尽量早睡,不熬夜。


  2、衣着养生


  衣着过少过薄、室温过低即易感冒又耗阳气。反之,衣着过多过厚,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,阳气不得潜藏,寒邪易于侵入。立冬后的衣着切记“养藏”。


  3、饮食养生


  我们冬季在饮食养生方面应少食咸,适当吃点苦味的食物。咸味入肾,苦味入心。如果咸味吃多了,会促进肾水升腾而以水生木,肾水反而不能闭藏,有损健康。苦能降火,适当的苦味可以帮助相火下潜,更好的促进冬天肾水的闭藏。


  冬至后饮食以补养为要,天气寒冷后耗费的阳气增多,也就需要适当补充身体所需。元代《饮膳正要》曰“冬气寒,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。”少食生冷,也不宜躁热,有的放矢地食用滋阴潜阳,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,多饮豆浆,多吃萝卜、青菜、豆腐、木耳等。


  说到进补,要因人而异,食有谷果菜之分,人有男女老幼之别,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。“虚者补之,寒者温之。”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、温补、小补、大补,万不可盲目“进补”。


  4、情志养生


  力求其静,控制情志活动,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,含而不露,避免烦扰,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。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,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,以保持心态平和。


  延长光照时间。因为光照时间短,是情绪抑郁的一个原因。当黑夜来临,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,它能影响人的情绪,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;精神安静多爱好,应以静雅的活动为主,如琴、棋、书、画、禅、茶等。


  5、经络养生


  从立冬至立春3个月,万物生机潜伏闭藏,正是调养肾的大好时机。


  在立冬前、中、后三天,每日将脚入温水中浸泡6-12分钟;而后点按太溪穴、三阴交穴、足三阴及关元穴各36次,以此达到保持肾、肝、脾脏腑经络功能的顺安通和功效。


  分享两个简单的运动:


  1、伸懒腰:腰部适度常伸,可使内脏得到舒缓的按摩,促进新陈代谢。


  2、搓搓腰:看电视时坐直,不倚靠,双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,用力上下搓120次(一上一下为一次),或以热为度。



浏览851
在线客服
客服电话
020-36683593